2023年,全球经济依然受地域冲突、高通胀,以及美国持续加息的冲击。全球经济表现萎靡,消费者购买力受到明显抑制。在这样 低迷的大背景下,全电市场规模走势自然不会有意外的增长。
近日,行业知名数据机构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视出货规模为4862万台,同比下降5.5%,延续7个季度下跌。

连续7个季度持续下滑,特别是欧洲和中国市场等重要市场超10个点的下滑,有行业专家表示,当下全电市场可能进入到从存量到减量的时代,在这样的窘境下,全电品牌格局势必也会出现巨大的波动。
群智咨询的一季度的全电市场各品牌的走势分析,也印证了以上这个论调。
TOP5呈现强者更强,而TOP10之外的品牌边缘化程度在加快
群智咨询(Sigmaintell)2023年一季度全电格局TOP15名单和相关出货量的走势排名,可以看到如下的变化。

一季度,海信和TCL继续稳居全球前三,其中海信一季度自有品牌出货总量达603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2.1%,排名全球第二,全球市占同比大幅提升了3.5个百分点。
而TCL则以一季度自有品牌出货总量达541万台,同比增长15.8%,全球排名前三,全球市占同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
从TOP5增速上来看,海信和TCL不仅保持了增长,而且还保持超10个点以上的高增长,尤其是海信更是达到惊人的32.1%增速,在当下弱势行情下的全球市场显得格外抢眼。
与此同时,韩国彩电双雄三星和LG则双双面临巨大的跌幅,都遭遇10个以上百分点的负增长。其中,三星一季度虽然以出货量920万台依然高居第一,但是却有同比15.6%的负增长。LG则是更惨,一季度出货总量为526万台,同比下降14.2%,全球出货排名回落到第四,全球市占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中国彩电双雄海信和TCL保持了15个点以上的正增长,而三星和LG却面临了15个点的负增长。这一正一反的态势,昭示着中国彩电已经形成对韩国彩电双雄的高压,全面冲击韩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统治地位,这是中国彩电在全球市场中行业地位的一次巨大跃升。
其二:全球平板电视市场在马太效应下头部品牌份额持续提升。群智咨询(Sigmaintell)统计数据显示,全球Top5品牌的份额由2019年初的50%提升到2023年初的接近60%,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电品牌格局分层现象更为加剧。其中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的差距悬殊、第二集团和后面品牌的距离也变得悬殊。
三星、海信、TCL、LG这四家品牌一季度出货量都超过500万台,形成了绝对第一集团。而小米虽然挤进TOP5名单之列,但其出货量只有290万台,和前四名的差距很大。因此,小米从出货数据来看,依然和身后的创维、飞利浦、索尼、夏普等品牌归类第二集团更加的得体。
此外,第二集团的之后的TOP10之外的品牌,则在一季度彩电市场表现更萎靡,其中海尔、长虹、松下、康佳、华为等品牌一季度的出货量则是100万台以下。其中华为这个以智慧屏名义勇闯彩电市场的行业变量者一季度竟然只有区区20万台销量,排名第十五。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一季度全电市场前十门槛变低,能达到100万台就能冲进全球前十。这不是说市场更容易了,而是因为头部更强、尾部显著吃不饱。
有行业专家向《视听圈》表示,在目前全彩电市场整体弱势下,行业品牌规模之争,正在二三线阵营变成生存之争。全球市场销量百万台以下,乃至于左右的品牌,必然在你增我减中持续分化,甚至不排除今天的前15名,会成为明天的退出者。 今天行业边缘者的危机,和头部向上的品牌机遇正在同时出现,市场大变革中谁吃掉谁的大戏很可能加速上演。